首页 > 美食达人
粘豆包怎么加热(分享记忆中的粘豆包)

小时候,一进入腊月,村里家家户户就开始淘米了,所谓“淘米”,就是将黄米用温水洗净后控干水分,然后去加工厂磨面,磨好后的黄米面按一定比例掺入苞米面和成面团发面。掺苞米面的比例和黄米的品种有关,品种越纯正的黄米越粘,所需要的苞米面比例就越大,否则,蒸出来的豆包不成型。

发面时,母亲用大锅烧好水,炕头上摆上小缸、瓦盆,把和好的黄米面放到里面,用盖帘(一种用高粱秸顶端粗细均匀的部位自制的盖子)盖好,上边蒙上棉被保暖。为了使面发得快些,母亲把炕头烧得滚烫,顺便烀小豆馅。豆馅就是现在超市里面卖的豆沙馅,只不过那时候有一种“黎小豆”,外皮花花的,味道更正宗。现在市面上用作豆馅的都是“红小豆”。

大约过了一两天面就发好了,一般先烙一顿“粘火勺”尝尝,判断一下发面的程度。如果面没发好,蒸出来的豆包生硬,口感不好。蒸豆包不同于一般做饭,因为是“量产”,所以工时较长,一般需要一整天直到晚上。做好的豆包下面垫上“苏子叶”,防止“粘帘子”的同时还有一种特别的香味。这是在夏天就采摘下来用线串成长串挂在屋檐下,晾干以后保存在仓房里备用。

当第一锅豆包熟了揭锅时,热气中散发着诱人的黄米面、豆馅和淡淡的苏子叶混合的香味,满锅的豆包鲜黄晶莹,让我垂涎欲滴。这时,母亲用蘸水的铲刀把相邻的豆包分离开,然后我就怕不及待的把豆包夹在碗里大块朵颐,条件允许的年份,还可以蘸白糖吃,吃到嘴里软糯筋道,豆香沙甜。以后再加热的“冻豆包”往往没有这个味道了。

蒸出来的豆包拿到外面冻结实,要尽量放在高处,防止猫狗偷吃。冻好后从帘子上打下来,储存在大缸里,可以一直吃到正月甚至开春。小朋友出去玩,就到大缸里拿出两个冻豆包揣在兜里,饿了就拿出来开啃,冰凉香甜,解馋抗饿。那时候的小朋友都是“豁牙子”,啃冻豆包留下一个棱一个棱的,逗死个人。

到了晚上,一家人坐在炕上围绕在火盆旁唠嗑,把冻豆包埋在火盆里,待飘出香味时,扒出来吹一吹灰,擦一擦就吃,那味道别提了多美了……

每到这个时节,就怀念当年村里家家蒸粘豆包的情景,犹如一幅水墨画,承载着东北饮食文明和风土底蕴,在我的记忆里闪烁回荡

版权声明: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gzaaa@vip.qq.com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广告标签: